目前分類:校園農夫記事新聞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〔記者林曉雲/台北報導〕

「你聽,你聽,拉度西青蛙叫聲像不像人拉肚子的聲音?」苗栗大南國小主任楊申弘半夜帶著小朋友觀察青蛙……

「社區的叔叔伯伯大家好,我們是華南國小學生,要跟大家分享嵙角溪生態問題,各位阿伯不要把肥料倒入溪裡,否則會使河川優養化……」

桃園義盛國小老師蔡美怡帶著小朋友放苦花魚苗到校旁的宇內溪裡,還編了一首苦花魚之歌:「群山環繞的復興鄉義盛國小,有一群小天使……」

校園環保 巡迴各校放映

2.jpg 

台灣Sony企業推動校園環保,邀請紀錄片導演鄭文堂,花了一年時間,鎖定屏東、雲林、苗栗、南投、桃園五所偏遠小學,拍下師生們努力維護生態環保的紀錄片「校園農夫記事」,今年九月完成拍攝,拍了一萬三千二百分鐘,剪成五十二分鐘,正巡迴各級學校放映,獲得廣大回響。

鄭文堂以前拍街頭運動、農民運動紀錄片,主題明確,張力十足,拍攝剪接,信手拈來,但「如何在一群平和的人中間拍出強大力量」?讓鄭文堂陷入焦慮,他坦言:「前七、八個月都在瞎拍。」

3.jpg 

 

賣力做環保生態教學的老師感動了鄭文堂,也賦予校園農夫記事影片「靈魂」。「校園農夫」意謂「播種」,老師在幼小心靈撒下環保生態的種子,數十年後也許會造成重大影響。 雲林古坑的華南國小校長陳清圳,被鄭文堂形容為「過動兒」,滿腔熱血把原本要廢校的華南國小帶得意氣風發,孩子們不只是撿垃圾作資源回收,還辦社區說明會。陳清圳更帶著畢業班同學,從花蓮騎單車到墾丁,沿路解說台灣生態,這些全被鄭文堂拍入鏡頭。

4.jpg 

 

大南國小主任楊申弘則善用學校生態池,帶孩子認識每一種動植物,不只白天,還作夜間觀察,讓孩子看到台灣生態的豐富性。桃園義盛國小老師蔡美怡,帶孩子到校旁的宇內溪放流魚苗,還結合作文和音樂課,要孩子發揮觀察力和想像力,編寫苦花魚之歌,讓人看到台灣溪流之美。

 

南投親愛國小的「密子和葉子」賴玉密和葉叢豪老師是夫妻檔,則把DV交給原住民孩子手中,用拍攝代替捕捉,開啟孩子對昆蟲和花朵的另一種視野,還用錫箔紙打造天然的太陽能悶熱鍋;屏東青山國小則種出一大片的小米。

 

鄭文堂說,紀錄片續集主軸將是「希望」,有意參與的學校從五所增為一百所,掀起校園新運動,他期許用鏡頭拍出基層教育工作者給孩子的希望,參加國際競賽,讓世界看到台灣。

1.jpg 
 

campusfarm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(中央社記者蔡和穎台北21日電)如何讓學童落實環保概念?金馬獎導演鄭文堂今天在紀錄片「校園農夫紀事」發表會上,以一年多來的影像紀錄回答:先培養孩子與土地的關係。

由台灣索尼公司「Sony校園環保聯盟」計畫和鄭文堂合作拍攝的環保教學紀錄片「校園農夫紀事」今天發表,鄭文堂和工作團隊花費一年多的時間,串連五所偏遠地區小學,紀錄師生透過與在地自然環境的互動,和對環境的愛護。

鄭文堂表示,紀錄片傳達「種子發芽的過程」,環保概念如種子般,透過與自然環境的互動深植孩童心中,發芽成形。他未來會深入追蹤其中兩所學校孩童,「慢慢看會發生哪些事情」。

50分鐘的影片中,桃園縣義盛國小、苗栗縣大南國小、雲林縣華南國小、屏東縣青山國小和南投縣親愛國小的教師,分別藉由帶領孩童觀察夜間動物、騎單車實地走訪花東、溯溪撿垃圾等方式,培養孩童與土地的情感,才能發自內心愛護自然。

多位參與紀錄片的教師和學童今天特別遠道前來。苗栗縣大南國小6年級的彭偉翔,一大早就跟老師來台北參加發表會,他說,看完自己參與的紀錄片很有成就感,也希望大家不要破壞自然環境和資源。

「校園農夫紀事」將從10月底到11月下旬,在全台各大專院校和教育單位放映。

新聞轉載自:http://www.cna.com.tw/SearchNews/doDetail.aspx?id=200910210363

campusfarm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