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問: 鄭導為何會選擇用紀錄片的方式拍攝?

導演: 這個很有趣,我看這個片子不知道看了幾遍,我覺得這片子蠻長的,我就在想說大家看的下去嗎? 可是我不是自圓其說,有時候教育就是這樣,我無法讓它速成,無法透過鏡頭的剪接或是語言讓節奏變得很快,有時候需要看它的過程,看葉子老師、密子老師、主任、校長們娓娓道來,慢慢跟你說他們是怎麼做。就像利用太陽能烤東西,如果你不花這麼長的時間,你就不會知道它是怎麼回事,因為我並不能只用旁白解釋它是什麼,必須看老師帶著一群小孩子去割、去剪,再去用一個鐘頭烤熟,只是我不能拍一個鐘頭烤熱的過程,像這部份就必須省略,只能拍攝最後變成飯的過程,這有點像是教育工作者的過程,所以我必須選擇這種方式,讓這個東西形成。

問: 先前鄭導與故宮合作所拍的「經過」,影片的焦點不在『物』上,而是集中在『人』之間的情感交流,有關「校園農夫記事」這部紀錄片,鄭導將焦點放在什麼樣的定位?

導演: 這部影片肯定不是一部煽情影片,再加上因為使用媒材的關係及其要發表的方式,它並不是要透過進戲院把人號召過來要他買票的方式,所以我只能希望看的人能在這50分鐘內跟我一樣,找到小時候曾經影響過他的好老師及好的教育工作者的樣子,而找到這個人的過程中可以啟發出一點對「環保」的想法。這個片子我只能說它是一個描述有人播了種,現在在慢慢發芽的過程,只要有人看到這發芽的過程中有一點點感動,我就覺得它成功了。

 

問: 希望藉由這部「校園農夫記事」紀錄片我們最想要是在傳達的意涵是"萌芽"的感覺嗎?

導演: 是傳遞開墾的過程及慢慢在播種並期待萌芽,看到這樣的過程在慢慢形成中的感覺,我希望能傳遞這樣的意涵給大家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mpusfarm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