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今天到訪的是雲林縣斗六市的官邸兒童館播映,這是由舊縣長官邸改建而成的區域,原是一處以高大圍牆遮掩著舊有建築物的封閉環境;因為是軍事重地區域(旁邊是雲林縣憲兵隊駐守),直到民國九十六年四月的時候,舊縣長官邸才從此拆掉圍牆而改建成社區公園,使得舊縣長官邸打造成一處具特色、美麗又悠閒的休憩空間。

  DSC09347.JPG DSC09349.JPG DSC09350.JPG

一樓有圖書館、視聽室,也成列著孩子們利用廢棄物加工所完成的藝術品~ 二樓是玩具室,聽館方說,假日時這裡是小朋友的遊憩天堂~

DSC05205.JPG DSC05212.JPG DSC05213.JPG

兒童館目前是由雲林縣家長會張漢理事長管理,張理事長在這場活動中,協助我們許多地方是的事務,為讓更多的家長和小朋友能夠接觸到我們的影片,理事長到附近的小學中,發了7000多張的海報,也在館內張貼大力宣傳~

DSC05190.JPG  DSC05192.JPG

因為理事長的大力宣傳,我們的活動吸引了許多關心教育的家長們參與,非常開心的縣府團隊、家長會、華南國小校長都非常熱情的共襄盛舉~

DSC05244.JPG  圖三:民眾熱情參與Sony「校園農夫記事」紀錄片雲林分享會.JPG

很可愛的片中主角"軒哥"也有來看電影喔!他看到自己在片中的表現,似乎是很滿意的,雖然有時出現片段太長,他會靦腆的微笑~~~

DSC05252.JPG 

會後各界也就影片的議題進行一番熱烈的討論!

議題一:

主持人:讓小朋友主動、自主地學習,像華南國小學生向村民簡報該如何愛護溪流。舉個例子,蜜蜂跟蒼蠅誰比較聰明?雖然蜜蜂是非常合群的動物,但若是把小孩當成蜜蜂來教,他未必能跳脫制式的框架飛出去。雖然跳蚤可以跳得很高,但假設科學家把跳蚤放在三十公分的紙箱中養大,牠卻再也無法跳得比三十公分還要高。校園農夫記事者這部片就是在教會我們的小孩。

鄭導:今天的播映會是全世界最特別的,因為觀眾是影片中真正的參與者和家長,一邊看一邊討論,很有意義跟活力。主持人在一開始做了很好的示範,擺脫制式的座談模式,讓最重要的小朋友和家長坐在前面,貴賓坐到後面,呼應拍攝這部電影的想法,要逆轉某些觀念,學校不是窩在教室裡教學,應該讓孩子接觸更多視野,這也是我在拍電影中感觸最深的。

Sony蔡協理:當初做這件事起因於看到教育跟環保有很多可能性,其次是台灣在創意這方面是很值得其他地方學習的,過去幾年來與陳校長的接觸,也發現陳校長可以做很多事情,雖然不知道會做出什麼成果,但是很高興邀請到鄭導,把執行的過程記錄下來,讓大家體會到教育的可能性和感動的地方。其中,最讓人感動的就是影片中的教育工作者。

教育處邱孝文處長:雲林的學生和校長在五所學校中是表現最優秀的,包括提到學習是沒有圍牆的,整個社區都是學習的環境,所有社區的民眾都是孩子們的老師,讓我對雲林未來的教育非常有信心。雲林也應當運用自身的優勢,發展優質轉型計畫,達到讓孩子快樂學習的目標。

提問一:把孩子送到華南國小去念書,但是不知道這樣的賭注是不是對的,雖然小朋友去學校玩得蠻快樂的,但是洗衣服也蠻辛苦的。現在國小我們還看得到一點希望,但是很擔心小朋友到了國中後會不會繼續有希望,不知道鄭導會不會繼續帶我們到另一個有希望的國中去。

提問二:校園環保聯盟的五所學校是如何產生的?這樣的課程有沒有可能引進鎮東國小?
 

提問三(華南國小小朋友):華南國小的騎腳踏車跟溯溪,跟校園農夫有什麼關係?

DSC09454.JPG 

陳校長(回應提問三):小校和大校的優勢確實不太一樣,因為老師關照得到,對於孩子教育的起點不太一樣,讓他們從實作裡面獲得成長,這才是扎根的動作,那這顆種子種下去後,需要有人灌溉才會發芽、成長、茁壯,灌溉的人就是老師,就是校園農夫。

鄭導:因為這五所學校的老師願意改變,思考讓學生學得更開心的方式。尤其是要想如何讓適應不良的學生慢慢步上軌道。就讓謝淑雅農會總幹事願意去思考如何活化雲林的農業,去把外面的資源拉進來。

蔡協理:過去三年Sony輔導了八十幾間偏遠學校,過程中我們仔細評估學校是否有同樣的辦學理念,是否能透過用「創意、環保、護家園」的理念,讓學生學到更多,讓家庭甚至是社區有更多成長的機會,這些都是Sony選擇的標準,大家看陳校長就知道,其實每個學校都是這樣。

邱孝文處長:小校優質轉型其實付出很多時間、心力,也面臨到很多衝突跟挫折,經過大家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。家長擔心小朋友上了國中後是否能跟上進度是人之常情,首先我們要讓小朋友有好的學習態度、動機和方法,最重要的是教他怎麼學習,才能讓他受益無窮。國中教育是國小的延伸,只要小朋友在國小養成好的學習態度,到國中之後一樣會表現優異,之後可以統計優轉學校的學習數據,衡量學生的學習成效。向斗六國中是以常態編班,校長反映,老師的士氣高昂,學生的學習成效也非常好,希望把這樣的經驗分享給其他學校。我也相信雲林未來的國中一定會有希望。

提問四:對於國中辦學好壞的思考,我有一些疑問。如果學習成效等於學業成績,那獲得的成果跟以往就差不多。如果考試考得好就是辦學好,那其他被犧牲的學生呢?如果一直專注在學業成績上,很多學生出社會後將沒有相對的能力。到底我們的國中教育要走什麼路才能照顧到大多數學生,而非精英份子。

蘇治芬縣長:跟小孩子互動會產生教育不同的火花,整體來說,大家都希望照顧好自己的小孩,但如果是這樣就會忽略大環境的狀況,我是希望這大家在方面能夠有共領域的關聯。台灣人的優點是不太跟人計較,但就因為這樣,生活也只能含糊以過。很開心看到好朋友鄭導在影像領域的發展,特別是公益這一塊。教育不可能光談學校、家長或政府,而是全面性的,小校優質轉型目前也面臨瓶頸,願意經營計畫的校長數還是很有限。我認為最起碼要給雲林二十年的時間,因為我們怠惰、破壞、落後、不關心地方事太久了,希望大家能慢慢整理步調,一起帶動雲林全面性的改變。雲林縣內經濟貧乏的地方很多,若是將學校裁撤掉,地方就會更落後、沒有機會。我相信孩子能教大人很多東西,也希望邱處長能「校園農夫記事」帶到雲林各個學校去,不斷播放、不斷有感動。

林文虎:教育急不得也等不得,我在教育部做好幾屆教學卓越獎,我相信這幾間學校是成功的,可以透過校長輪調,在學校間注入新的思維,讓教育充滿希望。

謝淑雅總幹事:小校轉型讓雲林在社會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光彩,也盼望縣長能幫小朋友留下什麼,就像片中說的灑下希望的種子,我們不可能期待在沒有種子的地方冒出植物來,只要我們手上有一顆種子,我們就期待有奇蹟的產生。

DSC09493.JPG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mpusfarm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